摘要:從「王者榮耀」到「王者農藥」,從網紅主播到家長追索孩子的巨額打賞,再從抖音「記錄美好生活」到小學生「抖癮」難戒的擔憂,關於兒童與網路之間關係的爭論,總是甚囂塵上。國外的家長是否有同樣的擔憂,孩子花在電

從「王者榮耀」到「王者農藥」,從網紅主播到家長追索孩子的巨額打賞,再從抖音「記錄美好生活」到小學生「抖癮」難戒的擔憂,關於兒童與網路之間關係的爭論,總是甚囂塵上。

 

國外的家長是否有同樣的擔憂,孩子花在電視、智能手機等屏幕媒體上的時間又是多少?什麼時候讓孩子擁有第一部個人手機最合適,國外的學校又是如何限制手機使用的?

「吞世代」每天花6小時在媒體上

和中國父母一樣,美國父母也面臨著與孩子間同樣的「鬥爭」——關電視和奪手機之戰。也正經歷著同樣的憂慮,屏幕上的內容是否適合,孩子又是否盯著屏幕太久?

美國兒科學會提醒家長,對數字媒體和屏幕過度使用讓兒童和青少年處於各種風險之下,包括肥胖、睡眠問題、網路欺凌,以及在學校的消極表現等。安全問題也值得警惕,上述機構提醒家長應該和孩子加強溝通,包括線上安全、個人隱私保護,避開色情簡訊和網路教唆等危險。致力於為兒童、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媒體和技術使用建議的非營利組織機構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2017年發布數據,稱通過對1454個家庭樣本的調查,美國0-8歲兒童平均每天花在屏幕媒體上的時間為2小時19分鐘。其中,看電視和視頻佔據最大比例,達到72%。這和2011年的數據——1小時55分鐘相比,顯然增加了不少。

而在常識媒體2015年報告里,美國8-12歲孩子平均每天花在屏幕媒體上的時間為4小時36分鐘。報告還特別提到吞世代(Tweens),這是2003年美國人馬丁林·斯特龍在《人小錢大吞世代》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是指8-14歲消費必須仰賴父母,但卻又有獨立品牌偏好的少年。他們受發達媒體影響,平均一年「吞下」4萬個廣告,並影響1萬億美元以上的消費選擇。報告顯示,這一群體平均每天花在屏幕媒體上的時間為4.5小時,算上花在閱讀和聽音樂上的其他媒體時間則為6小時。

韓國10多歲孩子比成人玩手機還多

 

2015年《新媒體與社會》雜誌報道,通過對比利時、丹麥、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羅馬尼亞及英國3500個孩子調查,得出歐洲地區80%左右9-16歲孩子擁有個人手機,其中46%為智能手機、33%為非智能的行動電話。不過,孩子們在學校和其他地方能多大程度被允許使用智能手機,不同國家有很大不同。「義大利和英國的孩子在學校受到的限制更多,沒有Wi-Fi並且必須關掉智能手機。丹麥的孩子則在課堂活動中更多地使用智能手機。」上述調查負責人說,葡萄牙的孩子受經濟危機影響更大,所以他們沒有網路計劃。德國孩子在家可以接觸智能手機或電腦,但擁有個人的移動電子產品則不是很普遍。

相比之下,美國的孩子擁有個人手機的時間更早一些。CNN的報道中援引了一個從德國轉學到美國的學生索菲亞為例,當她在柏林上小學三年級時,班裡幾乎沒有人有行動電話,更別說智能手機。但到美國讀四年級時,她發現自己是班裡唯一一個沒有智能手機的人。常識媒體最新數據顯示,美國42%的8歲及以下孩子都有個人的平板裝置。在韓國,72%的11-12歲孩子擁有智能手機,平均每天花5.4小時在上面,而韓國成人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平均每天3.8小時。

什麼時候孩子能擁有第一部手機?

在對澳大利亞某小學四年級的研究中,剛開始調查時手機普及率為31%,但一年後就已升至43%。「當家長被問及孩子多大可以用手機時,最終調查得出的中值年齡是8歲。」上述澳大利亞研究項目相關人員說,小學的家長們看起來都希望能夠和孩子保持聯繫,但還沒有對背後的原因進行分析。至此,對於何時該讓孩子接觸屏幕媒體,何時擁有個人手機,好像並沒有所謂「正確」年齡。或許,智能手機和屏幕媒體並不是洪水猛獸,家長和社會如何引導孩子利用才是關鍵。

美國兒科協會最新發布的相關建議顯示,18個月以下的孩子除了視頻聊天,盡量不要使用屏幕媒體;對大一點的孩子,則建議父母為孩子選擇高質量的內容並陪伴孩子一起看,幫助孩子理解他們正在觀看的內容。2-5歲的孩子,每天瀏覽電子屏幕的時間應控制在1小時內。

同時,上述機構建議不要讓屏幕媒體等融入進孩子的日常作息,如睡覺和鍛煉等,尤其不應讓電子產品成為使孩子安靜下來的唯一方式。敦促家長確保家裡有「免媒體打擾」的時間,比如睡前1小時,比如三餐時間等。